|
 |
|
|
柳德芳汤圆是长沙市的名特小吃,为柳德芳汤圆店独家经营。它创始于清道光(1821一1850)年间,系用姓名为店号,故名柳德芳汤圆。柳德芳,别号柳三,人称长桥柳,小时家境贫寒,以卖汤圆为生。由于汤圆选料上乘、制作精细、风味独特,因而颇有名气,买者非柳三的汤圆不食。1852年(清咸丰二年)柳三在河街南货馆购面粉,不曾想,面粉中竟有53两的大宝银子,遂又购回6篓,果然又得了6个53两的大宝银锭。得此横财,柳三随购一间铺面,专营汤圆,因其所制汤圆个大、糕糯、馅多,肉素兼备,咸、甜双全,不粘唇,不腻心,回味悠长,博得广大食客赞赏。据传,陕甘总督左宗棠曾感其汤圆鲜美香甜,赠其柳德芳汤圆馆“枵腹而来,君休问价;从心所欲,我亦重涎”的楹联后柳德芳将其装裱挂入店堂,时值学院闳开,各县举子来长沙应试,在汤圆馆见了左宗棠的亲笔檄联,无不赞叹其笔力苍劲,以至招徕更多的文人墨客,从此慕名而来,以至不吃柳德芳汤圆不算到长沙成一时之风气,故其每日门庭若市,生意兴隆,声名流传响誉至今。 |
|
|
|
|
原料:嫩仔鸭一只,糯米,红椒,色拉油,盐,味精,白酒,甜酱,红油,香油,仔姜片,干椒节,葱花。 制法:①将糯米洗净,温水浸泡1~2小时,红椒切块待用。 ②鸭宰杀:将鸭血淋在沥干水的糯米上,净鸭斩成块待用。 ③拌匀鸭血的糯米,上笼蒸熟,压成条下入五成热油锅中炸黄沥出,放凉后,切厚片。 ④锅中放油,下鸭块煸炒至肉将离骨时,烹白酒,加入盐,甜酱,仔姜片,红椒块,干椒节以及水,放入鸭血粑焖至入味,淋红油、香油盛入碗内,撒葱花即成。 |
|
|
|
|
湖南最早的牛肉粉是由新疆迁入常德澧县的回民所创。 最初的澧县牛肉粉腥味很大,口味并不好,很长一段时间未被澧县人所广泛接受。 澧县牛肉粉的最终定型和普及,得益于明末秀才、湘辣妹董事长刘后英的先祖——刘远村传下来的一个御膳调味秘方。 清朝末年,刘家后人将30多味中药组成的调味秘方用于制作牛肉粉,创出了一 种集“香、辣、鲜”于一体的,口味独特的“刘记牛肉粉”,深受周边回、汉同 胞的喜爱。这就是“湘辣妹牛肉粉”的前身。解放后,为了让秘方造福于民,刘 家后人对外公布了其中的一部分,此外还有“刘记牛肉粉”的简易制作方法。 从此,牛肉粉得以在澧县及周边地区迅速普及,成为常德地区最有代表性的特色小吃。 20世纪80年代,刘家御膳秘方和“刘记牛肉粉”的传人——刘后英女士在澧县 县城开了一家牛肉粉馆,生意火爆,享誉湘北。人们这时才恍然大悟——原来最 完整、最正宗的牛肉粉制作秘方和技术仍然掌握在刘家人的手中。 2002年,根据专家的建议,刘后英女士注册了服务品牌“湘辣妹——湘辣妹特 色牛肉粉馆”,以区别于其他质量、口味参差不齐的“常德牛肉粉”、“津市牛肉粉”。作为秘方的惟一传人,刘女士决心走品牌化连锁经营的路子,让这个源自澧县、兴于刘家的常德传统特色小吃在自己的手里更加发扬光大,造福天下。 |
|
|
【第1页 共3 页】
【首 页】
【上一页】
【下一页】
【尾 页】
|
|
|